岁岁有清明,年年忆故人

关键词: 健康学院 岁岁有清明,年年忆故人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上传时间:2021-04-04     浏览数:0 人次

  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”

  “清明节”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。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。清明节气共有15天。作为节气的清明,时间在春分之后。这时冬天已去,春意盎然,天气清朗,四野明净,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。用“清明” 称这个时期,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。
 

  传统习俗:

  扫墓:

 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“祭之以礼”的优良传统,是表达情感的礼仪之举,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。

  近些年来,焚烧纸钱被视为封建迷信,而且清明节烧纸钱容易引发火灾,越来越多的人们扫墓时开始选择鲜花祭祀,对于逝去的生命,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缅怀方式。
 

 
  踏青:

  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。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、春意盎然的时节,万物萌动之时,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。

  


  插柳:

 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,民间有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的习俗。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,可拿在手中把玩,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,更多的是带回家插在门楣、屋檐上,这就是俗称的插柳。
 


  荡秋千:

  秋千,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所喜爱。
 

  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,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。这一天,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,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。因此,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,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。

分享到  

联系我们:qdhxjkxy@sina.com

版权所有:青岛恒星科技学院

鲁ICP备20007371号-1

地址: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

电话:0532-86661234

邮编:266100